您好!欢迎访问东莞市佛教协会官网!
东莞佛协

新文章

 

东莞市佛教协会简介 


  东莞市佛教协会是全市佛教徒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是自愿结成的联合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会员为单位会员,包括本市经政府批准依法登记的佛教活动场所,目前有42个。其宗旨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和引导全市佛教徒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佛教徒的合法权益;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佛教优秀文化,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兴办佛教事业,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坚定不移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祖国统一、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业务主管单位是东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是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

  2007年召开第一次东莞市佛教代表大会,东莞市佛教协会正式成立,释自度当选为首任会长。按章程规定,五年一届。2012年12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释了空当选为第二任会长。2017年12月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释觉悟当选为会长。2023年10月召开第四次代表会议,释觉悟连选连任会长。目前,市佛协办公室在莞城向阳路18号侨务楼十楼1002室、七楼701室。工作人员4人。

  一直以来,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正确领导下,市佛教协会认真贯彻上级佛协有关精神、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保持了我市佛教领域总体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谱写了“汇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爱国爱教,践行“人间佛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佛教工作圆融到服务大局上来,时刻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汇聚传递了佛教界的正能量;二是,积极配合市民族宗教局贯彻落实宗教政策法规,坚持依法办事、依法办教、依法办会,做好佛教乱象治理整顿、佛教教职人员办理入户参保、协助调处涉及佛教的矛盾纠纷、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等佛教工作,认真当好政府与信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三是,认真抓好制度建设、信仰建设、道风建设、僧才建设、场所建设、佛教文化建设等“六个建设”,努力夯实我市佛教事业的根基;四是,引领全市佛教界如律如法开展诵经普佛、禅七、拜忏、供诸天、水陆法会等丰富多彩的佛教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信众日益增长的佛教信仰需求;五是,成功举办了黄旗观音古寺方丈自度大和尚升座、芙蓉寺方丈了空大和尚升座、大岭山观音寺方丈释觉悟大和尚升座,是新时期东莞佛门三大盛事,为百多年来所未有;六是,成功举办了樟木头观音寺观音文化节、黄旗观音古寺观音文化节、芙蓉寺传灯祈福法会、第二届两岸四地高僧书画展、东莞国际佛事用品展、大岭山观音寺文化论坛,以及每年一度的全市佛教界大型放生护生法会等富有特色的佛教文化活动,推动东莞佛教事业实现新的发展;七是,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慰问孤寡、敬老爱老、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赈灾、为粤北贫困少数民族捐款、捐助新疆喀什地区等多种多样的慈善活动,以善心善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八是,名誉会长了空法师是市人大代表,名誉会长自度法师是市政协常委,会长觉悟法师是市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在加强寺院建设、弘扬佛教文化、发挥佛教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多次提交议案,维护了佛教界的合法权益;九是,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两次组团赴台湾开展参学访问,与宝岛佛教界建立了友好法谊。还多次赴北京、江西、福建、江苏、安徽、广州、佛山等地学习参观,热情接待四川、湖南宗教部门领导和佛教人士的来访,许多法师多人次赴港澳台地区、澳大利亚等开展友好交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进我市佛教界与海内外的佛缘法谊,拓展了新格局,展示了新形象,促进了新发展。

  会长觉悟法师带领新一届佛协领导班子对下来五年的工作做了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领我市佛教工作。在市委统战部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爱国爱教,践行“人间佛教”,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推进佛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汇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

  二、主题理念--众缘会聚,和合共生

  当前互联网时代,沧桑巨变,日新月异,网站、微信、推特等新媒体日益勃兴,已经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构建力量,佛教弘传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处处展现出和美互利的人性走向,精神信仰领域也呈现出以分享、普惠、平民为特点的发展趋势,共享经济风起云涌即说明了这一点。这是我们新时代弘法工作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在我国目前物化文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正亟待心性文明来供给潜能。自古以来,就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的说法。佛教作为久经检验的古老智慧系统和慈悲行动力量,在心性文明建设上更具优势。以积极入世的心态考量新因缘、借助新媒介,创新发挥佛教的济世情操、智慧资源、信仰力量,将佛教精神价值有机圆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效率、高质量地供给信仰正能量,推动社会有序健康发展,驱动道场格局提升,带动信众成长成熟。这不仅是担当,更是生机。

  挺立新时代的潮头,我们不仅思索,该如何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呢?缘起缘灭,因缘和合。我们的主题理念是“众缘会聚,和合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众缘和合也是我们佛教固有的传统理念。要坚持“和而不同”,寺院、庵堂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场所发展好。大家都好了,东莞佛教界才能更美好;要坚持“合作共赢”。东莞佛教界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寺院可以独善其身,我们现有登记开放的43个佛教活动场所,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要促进增进各寺庵互联互通、密切配合、利益共赢、共生共荣的联动发展,推动构建有利于全市各寺庵共同发展体制和机制;要坚持“以和为贵”。大家要相互尊重,多沟通,多协商,寻求共识,讲信修睦,夯实友谊合作的基础;要坚持“开放包容”。放开心胸,虚怀若谷,谦卑谦虚,广纳良言,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携手构建东莞佛教命运共同体。

  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到21世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我们大力倡导“众缘和合,和合共生”的理念和精神,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更是推动东莞佛教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总体规划

  未来五年,我会工作总体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片区管理制度,强化佛协团体职能作用

  根据我市佛教活动场所的布局现状,划分成若干片区,计划由副会长挂职各片区负责人,主要职责:维稳、消防、安全、卫生、重大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联系指导的监督管理。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管理结合起来,以治理统筹发展各道场力量,平衡各道场利益,调节各道场关系,化解各道场矛盾和问题,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样一来,大家都有管理职责,改变过去会长一个人担责任、一个人思考、一个人忙活、一个人说了算的被动局面,转为落实到每一个班子成员,人人都有开展工作的责任心和能动性,个个都主动思考问题,个个都扑下身子忙里忙外,既要管好自己的寺院,还要管好片区内的各个道场,工作效率必然提高,佛协作为宗教团体的职能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决心进行大数据建设,努力夯实佛教发展基础

  打铁还得自身硬。在新时代,我们佛协自身要顺应潮流,要有新的志向、胸怀、眼光、思维、智慧和境界,创新推进新形势下佛教工作,才能不被时代潮流所弃,我们的弘法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前大数据时代,以前那种姜太公钓鱼、自扫门前雪的方式已经不适应了,亟待求新求变。我们要站在利用智能科技的制高点上,规划我们自己的大数据建设,由协会和各大寺庙相联系进行整合,推进寺寺相通,推动优势组合,达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法务共享,共创、共建、共享大数据,为对接新时代科技进步,实现大联通、大整合、大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三)推动全市寺院互联互通,打造东莞佛教“命运共同体”

  首先加强与各大寺庙相联系,发展多条交通线路,各寺院互联互通,让信众动起来,增大信众流量,增加各寺庙人气、财气。我们先做出一些可观的成果,让大家都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增强大家的信心,最后引导全市各佛教活动场所都加入进来,结成东莞佛教命运共同体,大家达到自养、自救的目的,最终实现共赢共荣,整体发展。

  (四)加强寺院网络新媒体建设,构建弘法利生的新格局

  互联网的公众性、开放性和传播连锁效应,都是我们以前想象不到的。佛教各大寺院要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的开发,利用互联网网络平台进行弘法宣传报道,积极探索将先进的媒体技术与佛法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弘法新方式,通过网络传播影响信教受众层面,也为建设健康清新的网络世界带来灵感和希望。

  在加强网络新媒体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依法管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管理,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这“两个所有”,是中央和省委、市委对网络新媒体依法管理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依法依规把我们的弘法新阵地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

  (五)精心谋划对外友好交往,开创东莞佛教外交新格局

  通过这些年外出参学、友好交往,使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不能作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一定要走出去,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也要请进来,礼请名师,广开法筵。加强对外交流和周边佛协相联系,开展举办多项讲经、佛事活动,增强凝聚力和东莞佛教的影响力。在内外友好交往中,增进与国外、境外、市外各地各界的友好法谊,提升我们自身的学养,树立我们佛教界的形象,发展我们的佛教事业。还要创新发挥东莞优势,积极开展粤港澳佛教文化活动,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能城市示范区”建设贡献佛教智慧和力量。特别是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学习发扬鉴真和尚的精神,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的佛教界开展友好交往,讲好东莞佛教故事,活跃佛教民间外交,缔造“命运共同体”,为服务国家“大国外交”战略添砖加瓦、添薪加柴。通过这些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市佛教界对外友好交往的大格局和新格局。


版权所有:东莞市佛教协会 | ICP备案号:粤ICP1510440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