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东莞市佛教协会官网!
新闻中心

新文章

广东佛教故事系列|佛源老和尚的故事

时间:2022-08-25 10:06:14 作者:佚名 点击: 字体:

图片.png

  佛源老和尚,
  始终在培养
  “勤俭朴实的家风,
  不能浪费常住
  的东西”的
  禅门优良传统。
  爱惜物命,
  即慈悲精神,
  更是戒律的本质,
  节欲知足,
  惜命惜福也。

  我一般只在全国佛代会上,能见到佛源老和尚。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和尚从来都是不卑不亢,眼睑总是目视下方,似守丹田。在正果上人示寂十周年之时,中国佛教协会委托我编辑一本纪念集。我向当年曾亲近正果上人的传印、佛源等长老发出了邀请信,请赐纪念文章。佛源老和尚接信后,不久就写了一篇短文,并附上信件一封。信中说:“友往情深意切,故写了我在京时对他的一点感受……”由于诸山长老的鼎力支持,纪念文集顺利结集。

图片.png

  佛源老和尚在劳作

  在改革开放之初,佛源老和尚受命恢复多所衰败的古刹。在繁重的任务下,佛源老和尚还就佛教发展的问题而忧心忡忡。他于1984年腊月24日专门致函赵朴初会长,对“鼓吹‘改革’之风,蓄发养妻、饮酒茹荤之观念”,痛心告诫:“即是要自行毁灭佛法。”
  他于当年,曾与苏州灵岩山明学法师探索佛教中的不良倾向。再次强调,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之时,虚云老和尚主张的“僧人一律穿黄色圆领衣,一定要与俗服不同。”虚公强调穿着必须僧俗有别的主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上的人们看到僧装比丘时,一起恭敬心,二是有利于监督比丘之言行,使得比丘符合自己身份之举。
  由明向主编的《佛源妙心禅师广录》下册,收录了佛源老和尚写给赵朴老的8封信札。每封信皆指向云门等寺之恢复重建,及佛教人才培养的恳切言辞。作为禅者,佛源老和尚自有古风,他接人待物都是老参的见地。一般没有修学体会的人不知其中滋味,这些在专著中,把老和尚的日常言谈都记录在案。

  图片.png

  图片.png


  朴老之书斋命名为“无尽意斋”。无尽意菩萨,即在佛前侍事的“工作者”。朴老将此深心奉佛刹,特别是在“文革”浩劫后,推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并为当代中国佛教找到正确的方向,为日后佛教的复兴作出了杰出贡献。世人称誉其为“无尽意菩萨”。而云门佛源老和尚,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高僧。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勇于担当。
  朴老后半生致力佛教文化及佛教人才培养的工作。而佛源老和尚也是一代教育家,他曾任教于中国佛学院。在云门寺恢复重建时,又创办云门佛学院,培养僧才。他与朴老及友人的信件交谈最多的就是人才培养。其实,佛源老和尚的教育都涵盖于其寺庙生活的日用举止中。我们可以通过《佛源妙心禅师广录》找到有力证据。如,《令行禁棒》中:“一日,师散步到云门佛学院,见花坛两旁杂草丛生,令侍者锄之。侍者应诺,但并未行动。师突然往右边一闪,侍者赶紧上前搀扶,还未及师,只觉眼前一亮,师已反手一棍朝他袭来。……师扬起拐棍骂道:‘该干的不干,不该干的尽瞎搞,我要一棍子敲死你。’”

  图片.png

图片.png

 
  这其中“勘练学人”的教育手段甚有禅风。老和尚的接人方法印证了《菜根谭》中的一句:“道是一重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家饭,当随事而警惕。”
  在“勘练学人”上,他老人家以“提举俭约质朴与以戒为师为禅风。”在《佛源妙心禅师广录》中,提到了虚云老和尚整天与我们讲:“你们不要看桂花潭这么多水,你不节约用水、不爱惜,将来脱胎就投到没有水的地方去。”
  这段开示于我触动很大。人们在两年间的新冠肺炎肆虐世界时,中国的智者,早已告诉我们,这场“瘟”病就是人们不珍惜水,祸害水资源,水中的生物体集聚爆发的毒素。而古人认为,从有皮毛的动物中感染的病症称“疫”,如鼠疫。而“瘟”则是从水中感染之症。从此就有了“瘟疫”。
  虚云老和尚反复叮嘱人们要珍惜水,也是基于此理。所以,佛门专有水忏法门,无非是对水作出忏悔,请“水”谅解人类的过失也。佛源老和尚,不仅接引学人上有古风,而且始终在培养“勤俭朴实的家风,不能浪费常住的东西”的禅门优良传统。爱惜物命,即慈悲精神,更是戒律的本质,节欲知足,惜命惜福也。
  禅宗当初就是为躲避都市的喧嚣,不依赖任何人,自觉跑到山林中自作自受,不受他有,才躲避了各种“法难”,并茁壮成长,依靠的就是“农禅并重”。佛门中,禅宗是走入山林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食其力的学修人。在山林薄地中自耕自种,收入难得,也倍加珍惜。由于追随者众多,只能用开源节流这一政策。所以,禅宗不仅在学修体系上,找到了宗教本土化的道路;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小农经济的自养道路。传印长老回忆说,曾于1976年,时届“文革”末期,承宽敬法师相邀至广州小住旬日。其间,张纯居士偕韶关一居士为向导,恭谒南华寺,幸会佛源。此刻相聚,传老道:“望见(佛源)法师风仪恬澹,超然物外,正驾一拖拉机,随众作务,一切顺逆境界,只作等闲,梵行冰霜,金刚毅志,不觉令人肃然起敬。”
  此回忆,表达了佛源老和尚刚毅坚强的品格,也说明了禅门的自养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日后只有净土宗、禅宗得以流传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禅门公案举一例:

  四处云游参访的雪峰、岩头、钦山,
  有一天经过一条小河,
  看到从上游漂下一片新
  鲜的菜叶。
  钦山说道:
  “有新鲜菜叶漂下来,
  说明上游不远应有人家,
  我们到那里
  化缘吧。”
  岩山摇头说:
  “鲜菜叶漂走,
  实在可惜!”
  雪峰则说:
  “这样不惜福的人,
  不值得教化。
  我们还是到别的村子去寻。”

  一片菜叶,其值也小,其形也微,但人惜之如金,这不是从物质上去看待,而是从心中涌现的惜福之善念发生作用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东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陈志伟赴韶关开展帮扶捐赠活动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版权所有:东莞市佛教协会 | ICP备案号:粤ICP15104405号 |